医者贵通其意,又必善用其意也

尝谓医者意也,通其意则灵,不通其意则滞;善用意则巧,不善用其意则拙。余尝有句云:“医林漫说秘青囊,活法全凭用意良”。又云:“读书泥古非师古,因证施方不执方。”甚矣!医贵通其意,又必善用其意也。何则?道本无言,一落言诠,便着相矣。浑言之而无所不通者,圣言也;专言之而条分缕析者,凡言也。然规矩在此,绳墨亦在此,熟于规矩绳墨之成法,而能因事制宜,处处参以活法,而又动合古法,斯为至矣。


简介:


选自吴士瑛《痢疾明辨·自序》。吴士瑛(生卒年不详),字甫恬,号葫芦山人,又号子虚子,江阴华墅人,清代医学家,约出生于乾隆末年,在嘉庆、道光、咸丰年间行医。
 

文解:


曾经有所谓“医者意也”的说法,医者如果通达其意,则能达到灵妙的功效;不能通达其意,则停滞不前。善于运用其意则工巧,不善于运用其意则笨拙。我曾经有句话:“医林之人不要随意谈说青囊之秘,灵活方法其实全在于医者之意的良好运用。”又说:“读书拘泥于古书并不是在学习古书,应当因循病证施用方剂而不是执着于方剂。”太对了,医者贵在通达其意,同时善于运用其意。为什么呢?道本来是无言之道,一落到语言上便是执着于名词概念了。统而论道的浑然之言无所不通,是圣人之言;专门之言条分缕析,是凡俗之言。然而医者绳墨规矩的既定之法都在这里,能够因事制宜,处处参照运用灵活的方法,行动中又暗合古法,这就达到道的境界了。
 

阐释:


“医者意也”是古老的格言,是对医道的精深判断,为历代医家所尊崇,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。可以这样理解,医学作为学问是“意”之学,作为手段是“意”之用。


“医者意也”贵在善加运用,医者应当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,在诊断治疗中掌握主动。因此,医者应当在学习古人经典经方的基础上,灵活运用,因证施方,而不执着于经方,不拘泥于古书。吴士瑛所论的“医者之意”,其实直指医道的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。在古人看来,道本是无言的,不能简单地通过语言描述理解掌握,必须借助语言而又超越语言,不能拘泥于已有的言说,而应关注治疗的实效。吴士瑛认为,医书的专门之言制定了规矩和准绳,但不能拘泥于这些规矩和准绳,必须因事制宜,善用其言,活学活用,同时又暗合经方古法,这样才是达于医道的表现。

2024年10月21日 11:00

关注

微信扫码或搜索关注公众号

夜小叶忱知医药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