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事,可以长久

黄帝坐明堂,召雷公而问之曰:子知医之道乎。雷公对曰:诵而未能解,解而未能别,别而未能明,明而未能彰,足以治群僚,不足治侯王。愿得受树天之度,四时阴阳合之,别星辰与日月光,以彰经术,后世益明,上通神农,著至教,疑于二皇。帝曰:善。无失之,此皆阴阳、表里、上下、雌雄相输应也。而道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事,可以长久,以教众庶,亦不疑殆,医道论篇,可传后世,可以为宝。

 

简介:

 

选自《黄帝内经》之《素问·著至教论》。《黄帝内经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,共十八卷,分为《素问》《灵枢》两部分,各为九卷。《黄帝内经》“取材于先秦战国,成编于西汉”“是西汉末年之前众多医家理论与临床经验的总结汇编”。现今传世的《素问》由唐代医学家王冰整理编次而成。现今传世的《灵枢》由南宋医学家史崧整理而成。

 

文解:

 

黄帝安坐于明堂之中,召见他的大臣雷公,问他说:“你知道医之道吗?”雷公回答说:“我诵读了医书,但是未能理解医之道。即便对医之道略有理解,却不能加以区分和辨别。即便稍能区分和辨别,却不能显明通彻。即便能够显明通彻,但不能对它有所彰显。我的医术可以治疗众位臣僚,但不足以治疗侯王。我愿意受教天道运行的度数,与四时阴阳变化相参合,辨别星辰与日月的光辉,让医经与医术得到彰显,使后来之人更加明白透彻。上与神农相通,使至善之教得以显著,与伏羲、神农等圣王之道相比拟。”黄帝说:“你说得好,请不要忘记,这些都是阴阳、表里、上下、雌雄相互流通感应的道理。医道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事,才可以长久流传。用它教化广大民众,也不会导致疑惑和过错。医道论篇可以流传后世,作为无上之宝。”

 

阐述:

 

天人合一是中医整体观念之体现,也是宇宙人生之大道理,此乃中医学所遵循之规律,顺之则昌,逆之则伤。为医者须天地人相参,方为上工,才能具有大境界、强技能、高水平。

 

在《著至教论》的对话中,黄帝在明堂召见雷公,向他讲述“医之道”。雷公作为向黄帝学医的学生,已经获得了黄帝的教诲并能习诵理解,在医术上已经有了相当的掌握,能够治疗群僚之疾。但是当黄帝问他是否知道“医之道”时,雷公立刻发现了自己学医的局限与不足。正是因为不知晓“医之道”,尽管雷公能够诵习、理解,却不能有所区分辨别;不能区分辨别,就不能显明全体;不能显明全体,就不能发扬光大。尽管他能够治疗和自己同级别的群僚,却没有把握治疗侯王这样的重要病人,这也是因为雷公对医学的一知半解,故而没有十足的把握。也就是说,雷公的医学和医术还需要“医之道”的启迪,需要如同日出般的“朝彻”来照亮未知的黑暗,才能够实现水平和境界的提升。于是黄帝向雷公传授了医之道的关键——“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事”。天文、地理、人事为医学的展开提供了场域,在更深层次上组成了医学理论体系和规律法则的基础。由此可见,仅仅就医论医,是很难把握医学全部,实现医道上的显著提升的。

2024年5月20日 11:00

关注

微信扫码或搜索关注公众号

夜小叶忱知医药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