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居民预期寿命达到79岁

3月9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。民政部部长陆治原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就民政、就业和社会保障、住房、卫生健康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。

 

澳门日报记者提问:过去一年,我国经济实力、科技实力、综合国力持续增强。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。当前,我国居民健康水平如何?在普及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上,需要重点关注什么?今年将就此开展哪些工作?

 

雷海潮回答:(部分)

 

根据我们最新的统计快报结果,在这里我很高兴向您和媒体记者朋友报告。2024年中国居民的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79岁,比2023年提高了0.4岁,提前实现了“十四五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。应该说,这样的成绩取得是相当不容易的。在国际上来看,一个国家和地区它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5岁,一般来说,每年也就是平均增长0.1-0.2岁的预期寿命。

 

我们统计了53个中高收入国家,中国排在第四位。如果我们放在G20国家里面来看,人均预期寿命79岁,排在G20国家的第十位。而且即使与高收入国家相比,我们也超出了21个高收入国家的预期寿命。说明中国人的优秀传统文化、良好生活方式,还有健康中国、健康优先发展的一系列战略的实施,对于改善健康所产生的效果是直接的。

 

我们也看到,2024年的人均预期寿命比2019年提高了1.7岁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我们把全国31个省区市人均健康水平再做一个观察的话,各省份之间的健康水平差距在逐步缩小,说明健康公平性也在得到改善。党中央、国务院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,都在卫生健康领域当中见到积极的成效。

 

我们注意到,北京、天津、上海三个直辖市和山东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海南,上述八个省份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了80岁。未来中国居民预期寿命提高的潜力仍然是明显的,仍然是可望可期的。我们在健康水平改善的同时,也认识到老百姓追求健康改善的愿望越来越强,我们的努力也需要持之以恒。

2025年3月10日 11:00

关注

微信扫码或搜索关注公众号

夜小叶忱知医药云